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

2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 片段阅读

2.1.1 主旨观点题

2.1.1.1 主题词

⾼频词 —— 其他特征 —— 关键句

​ ① 找到⾼频词: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 注:⾼频词未必等同于主题词

​ ② 其他特征:❶前有引⼊或后有解释说明;❷每句话都围绕相同话题。

​ ③ ⽆⾼频词或⾼频词不易判断则找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提炼核⼼论述对象(即主 体、主题词、⾼频词)。

​ 关键句特征:
​ ❶ 总结句(因此、总之、综上所述、可⻅)
​ ❷ 观点句(我认为、我觉得、依我看,但是、实际上、事实上)
​ ❸ 对策句(应该、必须、只有……才……)
​ ❹ 表作者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反问句、设问句的答句、关键是、⽆疑、正是、 尤其、遗憾的是、反⽽、所谓的)

2.1.1.2 ⾏⽂结构

中⼼句明显则找中⼼句同义转述,不明显则找分句进⾏排除

① 总分
分句特征:
​ ❶ *举例⼦:⽐如、例如、……就是例证、诸如、譬如、引⽤的⼈物故事/⼈名/地 名/书名等
​ ❷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 ❸ 正反论证:正⾯+反⾯同⼀话题出现时,反⾯论证是分句
​ ❹ *原因解释:因为、由于、这是……的原因、原因在于……
​ ❺ *并列分述:多⻆度分析(不同⻆度并列)
​ ❼ *背景句:随着……的变化/提⾼/下降/发展等,近年来、⽇前、⽬前、当下等
​ 注:㊀分句⾥的关联词不重要;㊁主旨句难懂时,例⼦在解释说明谁,谁就重要。

② 分总
​ 对此/这/这些/有鉴于此/基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度来说等。——必须出现在尾句

③ 总分总
​ ❶ 不⼀致型:概括两个总句
​ ❷ 重复型(相似型):提炼共性
​ ❸ 升华型:侧重第⼆个总句

2.1.1.3 关联词

​ 在复句中通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

① 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

典型标志词:
​ 注:❶转折后⽂段⽐较⻓,参考⾼频词和程度词做题;❷参考中⼼句感情⾊彩

​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不过…… ……然⽽…… ……却……

……则…… ……⽽……:引导主体的转折

​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典型标志词:
​ 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种误读、相对⽽⾔

讲同⼀主体⽭盾的两⽅⾯(⼀般是利弊),选项需要概括利弊

​ 话题对⽐:转折⽂段前后的话题并未发⽣变化,⽽是在说同⼀个话题的两个不同⽅⾯。

② 因果关系
结论是重点

选项特征:❶果是对策选对策;❷……的原因(优选)❸评价项
典型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 好果:所以、因此、因⽽、故⽽、于是(90%果,10%顺承)、可⻅、看来
​ 坏果: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结论句出现在⽂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 ❶ 之后的语句是进⼀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句仍为结论句,
​ ❷ 之后⼜出现并列、因果、转折,对策等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 ❸ 多重关联词所述话题⼀致提炼共性所述话题不⼀致侧重最后⼀层关联词内容。

③ 并列关系

文段特征:
​ 1 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如此外、另外、加上、同时、以及、“;”
​ 2 句式相同或相近
​ 3 无任何判定标志

做题方法:① 主体+共性 ② 主体+加和

选项技巧:
​ ① 2个并列举例,选项一般带有 和、与、及、同、并、且
​ ② 大于等于3个并列举例,选项可能会带有表“多”的数量词
​ ③ 反推法

④ 递进文段

​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表达的意思更进一层,这种逻辑关系强调的是后一分句。

​ 标志词:
​ 一级递进(只递进一次,重心在递进之后):不但(不仅、不止、不光、非但等)……而且(还、并且、更、甚至、特别、尤其、更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 二级递进(递进两次,重心在二次递进之后):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

​ 程度词: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深为……倾倒、罪魁祸首、知名、堪比、极具特色等

2.1.2 标题添加题

无主题的慎选、片面化的不选、不醒目的慎选

1 议论文:等同于重心理解题

2 说明文:说明对象和特征(要素)

3 新闻简讯类:(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凸显新闻事实核心信息的关键词语。

4 散文:①契合主旨 + ②全面完整 + ③情感情绪 + ④生动形象

5 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常见形式:……有感,……见闻,……之行等

2.1.3 接语选择题

​ 说什么(主题) + 说到哪(尾句)

1 尾句提出新话题——解释分析话题

2 尾句提出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①带问号;②客观陈述)

3 尾句提出新对策——具体阐述对策(将对策细化)

4 遇到难题以上均行不通:①选主题词全面的;②选符合作者情感倾向的

​ 问接下来不可能的:①无关项;②跳跃项;③已经论述过的

2.1.4 语句理解题

一 词语、句子理解类

​ 在原文中定位词句的位置,理解文段赋予词句的含义。

1 解释说明:意思是说、所谓、也就是说、即、是指等

2 关联词语:虽然A,但是B;有的A,有的B

3 语义逻辑:问什么找什么(目的、原因、瓶颈、难题)

二 代词指代类

​ 在原文中定位词语的位置,就近原则,话题一致。

​ 注意区分人称代词和物指代词。

2.1.5 细节判断题

1 当问正确时:优先看选项有无“相对项”

2 当问不正确时:优先看选项有无①比较项②绝对项③因果项④数量词项⑤条件词项⑥三观不正确项⑦不符合科学常理项目

3 当选项满足“三字一号(①数字②名字③字母④标点)”特征,直接选项定位原文

2.2 语句表达

2.2.1 语句排序

一 看选项,定首句

1 适合作首句的
​ ① 下定义:……是……
​ ②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 ③ 引出话题

2 不适合作首句的
​ ① 指代词
​ ② 转折词
​ ③ 递进词
​ ④ 并列词(也,同样)
​ ⑤ 总结句
​ ⑥ 解释说明的长篇幅句子

二 找捆绑

​ ① 指代词:这、那、他、该、其(注意数量)
​ ② 转折词
​ ③ 并列、递进词:从左到右对观点解释说明
​ ④ 同话题词捆绑
​ ⑤ 顶真捆绑
​ ⑥ 时间顺序

2.2.2 语句衔接

1 句首(总分):按总分结构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2 句尾(分总):总结全文,提出对策,按分总结构

3 句中(承上启下):①,,顺读;②,。承上;③。,启下

​ 优选:①关联词一致;②标点符号一致;③句式一致;④主语一致

2.3 逻辑填空

2.3.1 解释关系(对应关系)

一 有标志解释词

​ 选 近义词

1 总结词:可见、总之、正是
2 指代词:这、那
3 同义互换词:或者说、也就是、正如、正式、举例来说、无异于、等同于
4 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

二 无标志解释词

1 词义互解:即语境中的某些词提示了应填词义的关键部分

三 主体与功能互解

​ 当空上的呼应点存主体时,参考主体及其对应的功能互解。

四 主体与特性互解

​ 特别关注:拟人、比喻、双引号

1 当呼应点存在比喻手法时,参考喻体及其特性互解
2 当呼应点有拟人手法或双引号时,所选词语也要有拟人的形象化手法。

五 动作行为与其结果互解

​ 应选词显示了由某些人或物发出动作的直接结果或具备的特点。

​ 当呼应点出现行为时,参考行为对应的结果互解(结果要根据行为来分轻重)

六 种属关系

​ 从尝试角度提示应填词

七 主题词对应

​ 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句子)形成对应

2.3.2 反对关系(转折关系)

一 标志词

​ 1个标志词、2个标志词、无标志词(古今对比、时间对比)

1 转折词:但、却、则、氪、实际上、然而、而
2 否定词:不是、并非
3 对照词:不是……而是……、并非……而是……、相较于、不同于
4 变化词:变成、从……变得……、从……到……、从……走向……、先是……变得……
5 选择词: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最后更新时间:2025-03-13 16:27:53